您好,欢迎来到 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工程修缮材料分会! 【免费注册】
转载端传媒——谁是最「清白」的中国人?——出身论卷土重来,宗法社会还会远吗
来源:工程修缮材料分会  发布时间:2023-03-12

个人对今天分享的这篇端传媒文章非常欣赏,希望各位榴友喜欢。以下为文章正文:

今年中国两会前夕,政协委员周世虹接受采访时建议,取消对罪犯子女考公务员的限制。这是一条没有写进法律文件、但人人耳熟能详的潜规则,所谓「一人犯罪,影响三代」——去年上海封城期间,一个警察就恐吓拒绝隔离的居民:「进行处罚以后,要影响你的三代!」那位居民也喊出流传一时的「这是我们最后一代!」,作为对连坐威胁的激情反击。

周世虹的建议,几乎每年两会都有代表或委员提及,体制对此纹丝不动,公众通常也冷眼旁观,这本来就是橡皮图章会议的默契,但今年却在舆论场招来了大量反对声音。在相关新闻的微博评论区,网民留言大多是:「那些进去的官员最喜欢这个放开」,「老赖的子女享受着老赖提供的优质生活,受害者的子女反而得不到应有的生活待遇」,「那你别犯罪不就可以了吗」,还有人质疑周世虹的动机,建议查一下他。

「考公」是「小镇做题家」的身份政治

反对的声音首先来自对特权的恐惧。许多网民提到贪官,认为如果贪官的子女利用贪官留下的资源,考取公务员,上到高位后再替父母翻案,将危害体制。

有人举歌手曲婉婷的例子,她的母亲曾是哈尔滨市发改委副主任,2021年因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被判无期徒刑。根据判决书,曲婉婷的母亲违规挪用了哈尔滨原种繁殖场职工的安置款。2021年就有东北下岗工人后代痛斥曲婉婷,大意是曲婉婷在90年代就出国读书,过着优渥生活,而这些钱都是来自被她母亲毁掉的无数家庭。

对曲婉婷的控诉是有力的,但在现实层面,不能考公对落马官员后代并不是太大的损失,更无法对在任的官员产生威慑力。究其用意,三代不能考公的政审规则,并不指向愤怒的网民念兹在兹的公平问题。

或者这样说,在特权阶层的游戏规则里,考公的门开着还是关着,是一个过于生僻的问题。落马官员哪怕被体制抛弃,游戏规则往往仍对其后代网开一面,默许其(在国内或海外)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而不是穷追猛打。这是一个阶层的团结,也是既得利益者的后路。所以很难想象一个曲婉婷这样的后代,会想考公再经历一次父辈的「原始积累」。

在视频网站b站非常受年轻人欢迎的法律学者罗翔也评论了此事:「很多人往往只注重对特权的抨击,而对反对歧视并不十分重视。」罗翔非常委婉地劝解读者,他说,法律人很少将自己代入强人的角色,而往往把自己代入弱者的视野。还提醒,买鹦鹉、买药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而很多人并不知道。

对中国的法治状况有清醒认知的人,必然会知道,三代不能考公的政审规则,更容易伤害到弱势阶层,而非特权阶层。网民担心政审放松之后,老赖的子女可以考公,受害者的子女却生活困顿。但实情是,根据目前的政审规则,老赖的子女依然可以考公。根据媒体报道,父母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不影响子女考公。

中国司法部曾发过的一篇文章《爸爸有案底,孩子能通过公务员政审吗?》提到,三代以内旁系亲属有民族宗教、国家安全、非法组织方面的刑罚,无法通过政审。如果报考的是警察类的岗位,直系亲属有犯罪记录,会影响政审情况,如果是普通公务员,通常不会受影响。

而相对的,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在讨薪过程中,被套上「寻衅滋事罪」的例子数不胜数,被长期家暴的妻子自卫反杀了丈夫被判刑也大有人在,「别犯罪不就可以了吗」是一个过于轻巧的诘问。

罗翔苦口婆心想表达的是,连坐制度只会让弱势者更受歧视,而无法有效遏制特权阶层。但b站的许多网民并不买账,被点赞最多(5万多次)的评论说,「我始终认为祸不及子女的前提是惠不及子女。」换言之,罗翔的受众不太关心「如果我是最弱势的那个」怎么办,他们更关心「谁偷走了我的人生」。

2020年,罗翔发了一条微博称「要珍惜德行,而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被民粹博主认为是在讽刺同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而加以攻击,最终罗翔退出微博。彼时b站不少网民为他打抱不平,罗翔也继续在b站更新视频并仍受欢迎,他对于这里的年轻网民是有影响力的。即便如此,在考公成为最佳职业选择,又竞争无比激烈的当下,年轻人对正义的渴求难以抽象为一种价值,只能和对阶级固化的痛恨高度捆绑。

回头细想,舆论场如此热烈且认真地讨论贪官子女能不能考公,多少有些滑稽,也多少说明考公在年轻人心中的分量。上一个相似的具备某种黑色幽默的事件,是娱乐明星易烊千玺考取了编制,成为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引发了许多人的反弹,他被指责挤占普通人的名额,利用明星的资源走后门。

当时《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一篇评论,说「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作者本意是指出就业环境的恶劣让年轻人只能挤破头进入体制,但却被认为是在嘲讽小镇做题家努力了也没用。彼时「小镇做题家」的血泪自述文字铺天盖地地出现,《中国新闻周刊》被骂到删文。

「小镇做题家」是这个世代年轻人最强的身份认同,「考公」是他们的武器,是一种身份政治。如果有人要改革考公的政审制度,让他们凭空多出许多竞争对手,有如要禁掉美国右翼白人至上主义者手上的枪。

争做清白的中国人

许多人在谈论此事时用了「清白」这个词。一个网民质疑周世虹的提案,「为什么我们清白人家的小孩要为不清白人家的小孩负责?」一位知名的新闻当事人也反对这个建议,她说「犯罪是有基因的」,而她自己曾作为受害者维权,至今仍受到老家政府的监视和骚扰,被当成罪犯对待。

「清白」的自觉,也让很多人反对另一个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建议,废除寻衅滋事罪。四川广播电视台在微博发起一起投票,有2万人赞成取消寻衅滋事罪,5.2万人反对取消。有网民自陈,「我极有可能成为被寻衅滋事的对象,毕竟我又不会寻衅滋事别人,我总要有点什么保护自己吧」,还有人说「如果你不惹事,你赞成的理由是什么」。

对权力的服从让人们想象出这样的社会结构:随时会伤害自己的陌生人,严厉的仲裁者,随时可能成为无辜受害者的自己。当这些人谈论寻衅滋事罪,他们想象的是自己在身体上被这个口袋罪保护了;当他们谈论犯罪者三代不能考公,他们想象的是自己的利益被保护了。在这个想象的社会结构中,总有一个陌生的他者在犯罪,犯罪就是伤害自己的利益,而国家作为仲裁者越重刑主义,就越能保护自己。

而希望废除连坐制和口袋罪,守住「无罪不罚」底线的人,忌惮的是不受约束的公权力,他们很清楚,喜怒无常的仲裁者才是最容易伤害普通人的。在文革时期长大的胡锡进,也罕见地发表了一通没有为体制遮羞的的看法:「可以肯定的是,有考公意愿的年轻人当中,遇到父母和直系亲属有犯罪记录因而受限的普通人家孩子,肯定要比遇到同一限制的贪腐官员子女要多得多。」

胡锡进提到了改革开放前的「唯出身论」。1966年,北京的红卫兵打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的对联,当时「黑五类」(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的子女)备受歧视,「红五类」(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工人、贫农、下中农的子女)则享受包括升学在内的优待。文革10年期间停止高考,「黑五类」无学可上,能上大学的都是工农兵及其后代。写出《出身论》抨击这种血统论的遇罗克,也被处以死刑。

一人犯罪,三代不能考公的政审规则如此受公众捍卫(甚至超过了政审事实上的严厉程度),正是新时代的「出身论」在还魂。人们找了很多理由为「出身论」辩护:犯罪所得惠及子女,对受害人的子女不公平,家庭教育很影响人等等。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事情是划清一条界限,界限内的人是清白的,界限外的是有污点的。最最重要的事情是,清白的人理应要获得更优越的待遇——有资格成为公务员。

在外部,最近几年跟西方挪用中国文化、韩国偷中国新年、日本和服渗透中国的各种斗争中,中国年轻一代塑造了有别于西方的、排他性的、纯净的「中国人」身份。在内部,出身论逐渐扎根,势必要在「中国人」里再区分出「清白」的中国人和「被污染」的中国人,正如核酸检测也有阳性和阴性。

今天的人奢谈清白,一方面是对普通人守法成本之高的无知,另一方面也是错把体制要求的队伍纯洁性,用来填补道德真空。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都不乏这样备受认可的说法:「找党员做男朋友的好处,政审帮你筛选了家世清白。党员出轨,家暴,不孝敬父母,临危不救都属于触犯纪律。」


究其意思,「清白」侧重的不是品行上的高尚,而是简单可追溯的、没有不良纪录的履历。「清白」的反义词是「复杂」而不是「卑劣」。也就是说,清白要求的是一种资质,这种资质可以让人无须和社会的暗面打交道,也能很好地过日子。一个真正的社会底层是很难清白的——上不了户口的超生子女,没有社保的打零工的母亲,打架进拘留所的留守儿童,在错误的时间感染新冠肺炎而被处以刑罚的人都不是清白的。

近20年来,在中国推动法律进步、追求社会公义的人,追求的是哪怕「少数人」的权利也能被保护。这种公义逻辑要求人们理解社会的复杂性,理解违反法律的人有可能同时也是结构性不平等的受害者,这是人权的应有之义。

而追求「清白」的人拒绝理解复杂性,相反,「复杂」本身就是不清白的。在周世虹提案的新闻留言区中,有网民发问:「取消政审允许贪官的子女考公,和保留政审导致一些普通人的子女不能考公,哪个危害更大?」「清白」的逻辑是可以伤害无辜的,因为「无辜」与否是一个公正问题,而公正并不是这一逻辑所关注的。「清白」最终一定是一种特权。如果曲婉婷的母亲没有落马,尽管她挪用了几百个家庭的安置款,她至今也仍然是清白的。


没有价值之争,只有宗法社会
某种程度上讲,今天的出身论甚至不如文革时期的出身论「进步」,后者还尝试对社会秩序进行革命,而今天的「清白」中国人有强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底色,他们想维护的是一个和权力高度重叠的公务员阶级。

更悲哀的是,由于编制如此之少,而考公的人又如此之多,考公者作为一种身份,直如古代的秀才,在循环往复的科举考试中,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固定在这片土壤上。

反对改变政审规则、要求犯罪者子女不准考公的人,最常用的理由是是反对特权再生产特权,但到了最后,他们维护的是一个特权阶级的稳固。所以罗翔在他的视频中忧心地说:「人们越是致力于争取结果平等,就越可能陷入等级和特权的泥沼。」

中国社会这几年越来越保守是无须再论证的常识。但如果说过往对中国社会的此类观察,还常常在讨论进步和保守所代表的两种价值哪种更有认受性,今天的问题则已经完全变了。价值已经没有任何被讨论的空间,观念或意识形态的争论并不是社会矛盾的重点,今天的舆论冲突的背后,有一种共通的东西,即血缘被视为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这才是保守。换言之,今天中国社会没有价值观的拉扯,而是价值观的缺失,正在发生的冲突,是宗法社会的一个阶层在尝试驱逐另一个阶层。

2011年药家鑫案发生时,当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出现在媒体上时,法律学者还能和全社会一起讨论「废除死刑」是否必要。社会所能承载的讨论的复杂性,是今天无法想象的。这是对价值的追求(无论进步还是保守)还支撑着社会的表现。今天的社会已经坍塌殆尽,人们在废墟中拉出几根木头,搭建起来的就是一个三角形的宗法社会。在这个三角形中,血缘即权力,权力即正义。

再以一个故事作结。今年年初,四川修改《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意味着单身女性也可以合法生育。在抖音中,一个妈妈说:「正宫娘娘注意了,政策开放了,我儿子只娶嫡出(正室生的)的女孩」,获得好几万点赞。评论也都是「我闺女不仅要嫁嫡出,而且如果家里有庶出(妾室生的,有时也包括私生子女)兄弟姐妹的也不嫁」,「怪不得古代这么注重嫡出庶出」。单身女性可以合法生育,被网民们看作是为「小三」生子开了方便之门。

基于把人口当成资源使用的出发点,为解决出生人口暴跌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改变生育制度,在法律上取消了生育和结婚的捆绑,正好切中了「进步」叙事,又同时踩中了以血缘为荣的宗法社会的罩门,这大概也是一个新的「复杂中国」了


工程修缮材料
时代下的产品机遇

China Socie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Economy

Renovation and Decoration Materials Association

关闭
用户登录
工程修缮材料
时代下的产品机遇

China Socie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Economy

Renovation and Decoration Materials Association

返回 关闭
账户注册
公司类型
规划设计类
开发类
咨询服务类
材料部品类
产品运营类
建筑施工类
金融服务类
工程修缮材料
时代下的产品机遇

China Socie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Economy

Renovation and Decoration Materials Association

返回 关闭
忘记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